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安徽在中部崛起中闯新路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这是一份新时期中部地区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明确了未来中部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细分了推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五个具体举措,其中多次对安徽提出具体要求,是安徽省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重要战略机遇。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在创新发展领域,《意见》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将“先进制造业”作为创新发展的关键词。比如《意见》提到,统筹规划引导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基地)发展,在长江沿线建设中国(合肥)声谷。

  中国声谷是国家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部省重点合作项目,是全国首个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声谷入驻企业1024户、营业收入1060亿元。

  作为中国声谷的龙头企业,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将重点聚焦多语言、多语种战略性先导专项,在人工智能芯片、计算平台等重点方向高强度支持,力争在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

  人工智能引领未来产业发展是必然趋势。6月3日下午,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中国声谷“十四五”发展进行深度谋划,以市场逻辑、资本力量推动中国声谷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安徽省将以未来的、世界的眼光谋划“十四五”发展目标,用更加市场化的路径集聚各类创新的要素资源,聚焦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建设、全面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等重点强力突破。

  在承接制造业转移部分,《意见》提出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2010年至202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累计承接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到位资金6.2万亿元,年均增长16.6%;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1万亿元、2万亿元台阶,达到25565亿元,年均增长9.2%。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和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不断深化合作,共同提升发展,着力打造合作发展标杆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承接新兴产业转移先行区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引领区。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意见》专门提出,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探索国家实验室建设运行模式,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攻关。

  2017年1月,合肥获批建设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目前,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等大科学装置已经投入运行,并陆续取得重大突破。

  下一步,安徽省将高标准规划建设面向未来、设施集聚、要素共享、集约发展、环境优越的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推动在关键核心技术、集聚创新资源、科技成果产业化上实现更大突破,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研究基地。

  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进一步增强中部地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也是《意见》重点关注的内容。安徽承东启西,同时也是农业大省,中央对安徽在这个方面深化探索,寄予厚望。

  《意见》明确提出,要“支持安徽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安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聚力推动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及安徽行动计划实施取得新突破。今年,安徽将重点推进长三角14个重点协同事项和新一批21个沪皖合作事项落地,并确保安徽行动计划年内取得一批实质性进展。

  此次《意见》把“支持安徽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写入其中,说明国家对安徽在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作用寄予厚望,期待安徽早出、多出成果,为中部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成熟的做法和经验。

  《意见》提出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内城市间合作。其中就提到,要支持合肥都市圈建设,要增强合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意见》的出台,对合肥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利好。今年合肥都市圈将全面开工建设合新高铁,阜淮、宁淮、宁马等城际铁路;加快推进引江济淮航运工程、滁河汊河集船闸等项目建设;建成通航芜湖宣州机场等。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将加快推进都市圈17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

  合肥是“龙头”,合肥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带动全省。

  中部地区,也是中国的粮食重点产区,有河南、安徽等粮食大省。此次《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等。这些都与安徽建设农业强省的目标相吻合,对安徽“三农”发展是重大机遇。

  今年安徽省夏粮总产1699.9万吨,居全国第三,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此外,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安徽也走在全国前列。安徽省已提出要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安徽样板,用足要好此次出台的政策,加快振兴步伐。

  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和开放高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见》提出推行林长制,大力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2017年3月,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林长制改革,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责任制体系。全省共设各级林长5.2万余名,协同推进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目前,全省森林面积已达6262万亩,森林蓄积量超过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0.22%。林长制从安徽走向了全国。

  安徽林长制走在了全国前列。下一步安徽省将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实施平安森林、健康森林、碳汇森林、金银森林、活力森林‘五大森林行动’,健全“五绿”协同推进体制机制,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另外,安徽省还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贯彻长江十年禁渔令。去年,安徽省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0%,创国家考核后最好水平。

  《意见》提出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平台。高标准建设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安徽自贸试验区自揭牌以来,各片区结合自身发展的定位与方向,对内加快融合、对外深化合作,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

  合肥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量子信息、科技金融、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芜湖片区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家电、航空、机器人、航运服务、跨境电商等6大产业。蚌埠片区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发发展引领区。

  截至今年5月底,安徽自贸试验区已新设企业7099家,签约入驻578个项目,协议引资额3775.9亿元。下一步,安徽省将积极对接上海、江苏、浙江自贸试验区,多方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做优服务功能、做强项目协同、做好产业合作,推进长三角地区自贸试验区联动建设,共同打造对外开放高地。(记者 史力 王弘毅 汤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731
收藏
分享